畜牧饲料行业发展形势与趋势——第八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
发布时间:2018/10/23 9:57:25 点击次数:0

畜牧饲料行业发展形势与趋势

——第八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
(2018年10月18日)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研讨会,借此机会向各位参会代表通报一下当前畜牧业和饲料业生产形势,探讨一下今后饲料行业发展趋势。

一、当前畜牧业生产形势

今年1-8月,我国畜牧业在调整中发展,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继续优化,主要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畜禽养殖效益总体保持较好水平,8月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生猪生产形势急转直下。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95万吨,同比增加0.9%;牛奶产量1304万吨,同比增加0.6%;禽蛋产量1463万吨,同比微降0.4%

   (一)生产平稳发展

    从生猪看,生猪产能调减,供需关系仍然宽松。1-9月,全国生猪出栏增长明显,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屠宰生猪同比增长13%。据监测,9月份,生猪存栏环比增加0.51%,同比下降4.12%;能繁母猪环比下降0.48%,同比下降7.44%。生猪产能继续调减,存栏环比下降5个月后首次出现增加,能繁母猪存栏连续8个月环比下降,猪肉供需矛盾有所缓和,考虑到母猪生产效率提高和出栏活重增加等因素,供求关系仍偏宽松。当前,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下一阶段生猪生产非常复杂严峻,中小养殖户出栏后空置的情况比较普遍,大型企业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也出现调减产能的情况,特别是北方地区尤为突出,将对四季度和明年行情产生很大影响。

    从蛋鸡看,存栏持续增长,产能已处正常水平。由于前期补栏后备鸡陆续开产,蛋鸡延迟淘汰,产蛋鸡存栏继续增长。据监测,9月产蛋鸡存栏环比增加0.7%,已连续7个月增加;同比增加8.1%,略高于近四年平均水平;鸡蛋产量环比上升1.8%,同比上升10.4%,产能已经处于正常水平。

    从肉鸡看,白羽肉鸡出栏相对偏紧,黄羽肉鸡增加明显,供需总体平衡。1-9月肉鸡累计出栏同比下降1.1%,降幅逐渐收窄。其中,白羽肉鸡出栏同比下降6.2%,肉产量同比下降1.5%,市场供应平衡偏紧;黄羽肉鸡出栏同比增长4.8%,肉产量同比增长8.0%,市场供应平衡偏松。

    从肉牛肉羊看,肉牛存栏较去年同期略有减少,供应维持紧平衡。肉羊出栏增加,供应平衡偏紧进一步缓解。据监测,9月份肉牛存栏环比减少0.9%,同比减少3.6%1-9月,肉牛累计出栏同比减少4.4%。肉羊存栏环比下降5.4%,同比增加2.6%1-9月出栏同比增加4.1%。肉羊生产进入季节性出栏高峰,出栏持续增加,短期内肉羊供应平衡偏紧态势得到缓解。

    从奶业看,奶牛存栏下降,产量增长,市场供应有保障。据监测,8月全国奶牛存栏环比下降0.8%,同比下降6.5%;成母牛存栏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4.8%,奶牛存栏延续小幅减少趋势。1-8月,累计生鲜乳产量同比增长2.0%

    (二)效益整体看好

    从前三季度生产价格形势看,畜禽养殖效益整体好于往年。1-9月,每只产蛋鸡累计盈利17.96元,收益较高。养殖户连续14个月盈利,鸡蛋价格和盈利水平均是2015年以来最高值。每出栏一只白羽肉鸡盈利1.66元,每出栏一只黄羽肉鸡盈利5.16元。育肥出栏肉牛头均纯收益平均为1367元,同比增长7.9%;繁育出售架子牛头均纯收益平均为2982元,同比增长9.5%。出栏一只绵羊收益294元,同比增加0.3%;出栏一只山羊收益437元,同比增加31.4%。肉羊养殖维持较好收益。

    相比而言,奶牛、生猪养殖效益偏低,甚至出现亏损。8月份每头成母牛产奶利润为224元。近12个月的累计利润为2549元,仍处于近年来低位。而出栏一头活猪平均亏损10元。

    从后期走势看,元旦、春节即将来临,畜产品消费迎来消费高峰,价格将呈现小幅上涨,养殖环节保持相对较好收益,市场供给有保障。

    (三)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

    据海关统计,20181-8月份,我国共进口肉类202万吨,同比增长15.1%,出口肉类31.8万吨,同比下降0.2%。其中猪肉进口82.9万吨,同比下降0.6%;牛肉进口63.8万吨,同比增长40.1%;羊肉进口22.7万吨,同比增长29%;鸡肉及杂碎进口33万吨,同比增长12.4%,出口28.8万吨,同比增长2.8%。进口乳品180.5万吨,同比增长7.8%

二、当前饲料工业运行情况

饲料生产形势

据全国180家重点跟踪饲料企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饲料产量下降2.7%从饲料品种上看,呈现两增三减趋势,蛋禽、反刍饲料增长,同比分别增长4.7%3.1%;猪、肉禽、水产饲料下降,同比分别下降5.6%2.6%1.2%产品结构看配合饲料产量同比基本持平,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大幅下滑,同比分别下降16.5%15.3%。从月度产量看,前8个月生产平稳,大多同比小幅增长,9月份行情发生逆转,与8月份相比饲料产量下降0.7%,同比下降5.6%;尤其是猪配合饲料产量同比降幅高达14.1%,主要原因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北方主产区大猪压栏,南方主销区出栏重下降,造成配合饲料需求量下降。

综合判断,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饲料总产量预计同比下降2.9%,其中配合饲料同比下降2.7%、浓缩饲料同比下降5.1%、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同比下降3.8%;按品种分,猪、肉禽、水产饲料同比分别下降5.5%2.1%2.4%,蛋禽、反刍、其他饲料同比分别增长1.6%2.6%0.7%从全年情况看,预计全国饲料总产量持平略增,猪饲料产量同比可能出现下降,家禽和反刍饲料增长,水产饲料持平。

(二)原料价格走势

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今年豆粕价格变动是饲料行业最不确定的因素。上半年全国豆粕出厂价平均约3100/吨,76日以后,豆粕价格呈震荡上涨趋势,7—9月的月环比分别上涨4.5%3.5%4.3%。中秋节后,豆粕价格出现较快上涨,925—30日期间,出现三次50元左右的跳跃式激涨,从921日的3376/吨涨至930日的3527/吨,十天内涨幅达4.4%。国庆节后,豆粕价格涨势加快,108日当天比节前上涨85元,突破3600/吨;10月第二周豆粕均价达3650/吨,比上半年均价上涨550元,涨幅高达17.7%

豆粕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蛋白原料价格上涨。10月第二周菜粕、棉粕全国均价为2743/吨、2870/吨,分别比上半年均价上涨9.2%16.3%,两者与豆粕价差分别为907/吨、780/吨,均处于合理价差范围。蛋白原料价格上涨,饲料成本比上半年平均上涨约50/吨,涨幅约2%,许多饲料企业在9月底宣布将配合饲料价格每吨普遍上调50元。

今年玉米行情稳中走强,年初新玉米供应偏紧推高玉米价格走高,4月国储玉米提前投放后,玉米市场供应逐渐充足,价格震荡回调;7月夏季降雨和高温天气影响玉米运输储存,价格筑底盘旋;8—9月受新季度玉米减产预期,行情看涨,但在季节性供给充足情况下,玉米价格保持缓慢上涨态势。前三季度,180家重点跟踪企业玉米采购价格平均1.96/公斤,同比增长9.5%

受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监测企业饲料配方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约200/吨。其中,玉米增加102元,豆粕增加106元。

(三)企业经营状况

上半年13家上市饲料企业公告,实现总营业收入1028.8亿元,同比增长13.0%;营业总成本911.8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利润总额39.4亿元,同比下降20.0%。除通威、海大、禾丰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4.4%15.075.3%外,其他企业全部下降。饲料企业利润下降原因,主要是上游原料价格上涨和下游猪价下跌导致养殖亏损。

目前,饲料企业在养殖端的扩张速度放缓,重点发力智慧养殖,加速农业与金融领域融合。一是加快全产业链布局。主要以投建、增资、产业配套等方式适度扩大饲料产能,积极延伸原料、屠宰、食品、餐饮等上下游产业链条。截至9月份,双胞胎集团已新建7家饲料厂;傲农生物拟以近4亿元资金拓展原料、养殖等业务。正大集团透露,未来将建立5000个新餐厅。二是大力推进科技跨界融合。新希望集团建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立校企科研合作伙伴关系;阿里云、特驱集团、康德集团成立智慧养殖产业生态圈;圣农打造无人值守衡重管理系统;温氏与网易合作建立大数据平台。三是切入金融渐成行业热点。新希望与高熵资本拟在固定收益类投资领域展开合作;牧原投资17亿与央企扶贫基金成立南阳牧原发展公司;温氏投资2.7亿元设立农业基金。四是海外板块投资加大。海大投资3000万美元设立海外全资子公司,经营采购、销售饲料等业务;新希望计划海外业务将达到整体份额30%以上。

近年来,饲料企业出现了明显分化。一方面大型集团企业强势出击。新希望六和集团在养猪业总投资额高达约157.3亿元,建成后年可出栏总商品猪约630余万头。双胞胎2018年新建成7个饲料厂,年规划新建10个。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运营艰难。受市场、政策、国际等多重因素,很多中小企业勉强维持经营,有些小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从180家重点跟踪监测企业情况看,月产1万吨以上的企业产量同比增长0.4%;月产万吨以下的企业则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月产0.5万吨以下的企业降幅高达11.1%。今年1-8月份,新获证企业497家,而注销企业达902家,饲料企业退出速度呈加快趋势。

三、今后饲料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饲料业从2012年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但数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发展质量的同步提升,我们还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正处于从大国到强国的爬坡过槛期。在直面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欣喜地看到行业的新变化新趋势,就是在总量基本平稳的基础上,全产业链迅猛发展、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个性化品牌化加速构建,安全环保产品快速增长、生物饲料异军突起。从哲学高度认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表明,问题就是潜力,短板就是重点,需求就是方向。当前,饲料业也要从问题和需求出发,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

(一)围绕提升效率破解资源短缺

这是整个饲料行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急需全国动物营养方面的专家学者在技术上取得突破。2017年,全国养殖业消耗配合饲料总量约3.5亿吨。其中,使用能量饲料原料约2.27亿吨,进口来源原料1770万吨、占比7.8%,基本实现国内自给;蛋白饲料原料约1.05亿吨,豆粕约为7230万吨、进口来源占比约95%,鱼粉198万吨、进口来源占比约80%,杂粕、玉米蛋白粉、DDGS、氨基酸等其他蛋白原料供给以国产为主。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严峻复杂的形势下,蛋白饲料原料特别是豆粕的进口依存度过高,已成为我国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当务之急,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手段,立足自身挖潜,以提高饲料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减少需求依赖,才能改变现状,扭转资源短缺困局。应该有组织的开展系统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加强基础数据储备,建立完善的原料营养价值参数动态数据库,构建饲料大数据平台,实行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技术集成等服务导向的运行机制,推动全行业饲料配方精准化和利用高效化。加快发展高效饲料原料加工技术工艺,改善饲料原料品质,提高利用效率。推广合成氨基酸应用和饲料精准配方技术体系,推动减少饲料配方中蛋白原料添加比例,降低养殖蛋白类饲料原料使用。此外,还要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蛋白饲料原料进口品种和来源地多元化,积极开拓杂粕等蛋白饲料原料的国际市场供应潜力。坚持以国内为主保障能量饲料原料供应,加强玉米替代技术储备,适度使用小麦、早籼稻、大麦、高粱等其他谷物,加快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燕麦、甜高粱等优质饲草料生产,调整饲料配方结构,稳定能量饲料原料成本。饲料协会牵头一些大型企业出台了低蛋白日粮的团体标准,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下一阶段希望各企业能够切实履行承诺执行标准,走在行业前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支持建立国家饲料原料大数据库。依托国内动物营养研究的优势力量,策划成立教学科研机构专家为主的动物营养研究委员会,吸纳畜牧饲料企业的技术力量参与,协同开展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研究,开发饲料资源营养价值基础数据和动物营养需要量参数,建立我国饲料营养和饲养的权威大数据平台,为行业提供基础性、公益性的服务,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加快推进饲料精准配制和精准饲养。加强新饲料资源开发。鼓励产学研各类主体开展新型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特别是针对蛋白质含量高、饲料化利用有待开发的非常规资源,例如饲料油菜、杂交构树、饲料桑等新型植物蛋白饲料资源,我们将加大力度支持开展原料营养价值评定,研发风险因子消减技术工艺,开发高效耕种收及加工处理设施装备,完善饲养标准和饲喂技术规范,加快推进非常规资源的饲料化利用。

(二)加强产品创新促进绿色发展安全发展

绿色发展是主旋律,安全发展是底线,畜牧业和饲料业必须适应这一要求。去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指出以绿色投入品、节本增效技术、生态循环模式、绿色标准规范为主攻方向,列出任务清单,重点研发一批、集成示范一批、推广应用一批,提高绿色农业投入品和绿色技术成果供给能力。我们修订发布了《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将社会关注度高、风险较大的8120个饲料添加剂品种纳入管理,全面接轨欧盟标准,特别是大幅度下调了铜锌添加剂限量值,理论上可实现养殖业铜锌元素减排50%34%;修订发布《饲料卫生标准》,全面规定了无机污染物、真菌毒素等各类有毒有害污染物限量值。

当前,一方面饲料行业要严格执行国家新的法规标准,进一步规范生产行为,使我们的产品在安全上无忧,在减排上达标。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与执法,为饲料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监管方式上进行创新,实施随机安排监督检查企业、抽检分离和交叉互检,确保抽样科学性、客观性和结果的准确性;继续推进检打联动,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发现一起处罚一起通报一起。同时,持续开展风险预警监测,围绕可能存在的重大隐患进行筛查研究和预警,针对性研发检测方法标准和技术防控措施,为实施有效监管提供技术储备。这些措施对于规范生产、严格管理的企业是重大利好,将大大净化市场环境,明显降低优秀企业的负担和成本。

另一方面,要开发新技术实现产品创新。可以依托生物发酵技术,研发环保、节约、高效、安全的新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促进药物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和粪污减量排放,走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的绿色发展道路。未来,生物饲料产业将是饲料行业创新的一个重点和突破口,是我国饲料业产品结构调整一片蓝海,可助推饲料产品升级,改善饲料企业的盈利能力。近年来,我国生物饲料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市场上涌现出生物预混料、生物预混料伴侣、单一发酵原料、功能性发酵料等诸多形态的生物饲料,相关企业数量已经有1000多家,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和酶制剂产量已经超过20万吨,发酵饲料产品产量110多万吨,增幅超过20%。目前,生物饲料产业正处于发展加速期,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都很大,有可能发展成一个新业态,特别对一些中小型饲料企业是很好的机遇,可作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市场空间拓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不错选择。发展重点在于优化产能、创新提质上下功夫,特别是针对抗生素替代等新需求开发新产品,进一步加快生物饲料产业发展。我们将支持建立生物饲料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快制定生物饲料原料和菌种的安全性评价、质量控制、生产工艺及配套设施和技术服务等相关标准。支持高效安全微生物菌株选育和发酵工艺设备研发,集成配套的饲料湿法加工和养殖场湿料饲喂模式,建立可复制可应用的成套技术。争取更多金融和税收政策支持,为生物饲料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和政策氛围。

(三)加快产业融合推动转型升级

当前,作为饲料行业的下游产业养殖业,在规模结构和生产布局上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畜禽养殖规模化进程不断加快,2017年畜禽养殖规模化比率达到58%,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3个百分点。饲料行业集中度也在明显提升,2017年年产百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集团已经达到35家,产量占全国的62%;饲料企业一体化融合发展趋势明显,一些大型饲料企业纷纷涉足养殖业,养殖和饲料两个产业加快融合。中小规模饲料企业一方面面临大型企业的挤压,另一方面面临下游客户群体的减少,发展步履维艰,甚至关门倒闭,这一趋势非常明显,2017年饲料加工企业7492家(其中还有不少已经停产的),比2013年减少2621家,减了1/4

过去,我国养殖业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形成了不同品种的优势产业带。比如,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中原地区,蛋鸡生产则主要集中在东北、中原一带。“十二五”以来,我国养殖业区域布局开始了新一轮调整,在环保和技术因素驱动下,养殖优势区逐步向环境承载力强、饲料资源优势明显的区域转移,生猪北移西进,蛋鸡生产东扩南下。在目前每吨配合料三四十元甚至二三十元的利润情况下,今后一个时期,饲料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养殖业发展趋势、环境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等因素,在养殖优势区域合理半径范围内设置饲料产能。这是养殖布局调整倒逼饲料企业做出的改变,虽是被迫无奈之举,但也是调整优化之机。

饲料行业要加快与上下游产业的延伸对接,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实践证明,饲料企业对种植业上游产品的转化增值能力强,每年直接使用40—50%的玉米等原粮,消化大量糠麸、饼粕等农产品加工副产物;饲料企业还与养殖终端连接紧密,先进技术成果以饲料产品为载体向养殖业传导,促进养殖水平提升,提高养殖效率。通过充分发挥饲料企业这种上连下带的轴心作用,可大幅提升种养业的综合效益,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优势明显。下一步,饲料企业必须做强做大做优,积极开展兼并、重组,向饲料原料生产、畜牧水产养殖、畜禽屠宰、食品加工等领域延伸,在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控制、产品销售、客户服务等方面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依托信息化建设,挖掘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潜力,促进资源节约、需求聚集、效率提升、渠道拓展、服务转型,切实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此外,还有必要与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衔接,打造畜牧业现代化行动联合体,研发推广先进适用饲料配制技术、饲喂饲养模式和自动化智能化装备,依托技术、工艺、设施三配套,为加快现代养殖业发展作出贡献。

(四)适应消费升级发展特色产业

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动物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升级。一方面,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从对数量的需求转变为对品质的需求,高度重视舌尖上的安全。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存在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诟病,药物和重金属残留超标、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违禁使用、假羊肉假牛肉注水肉等问题屡屡曝光,导致动物产品销售不时受到突发事件影响。另一方面,需求结构也发生明显改变,从大宗同质化产品消费加快向特色差异化产品消费转变。居民日常的普通猪肉和禽肉消费逐渐减少,牛羊肉和高端奶制品消费逐步增加,特色畜产品如“土猪肉”、驴肉、山羊奶、鸽肉鸽蛋等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经济社会进步也促使人们精神需求提升,城市宠物饲养爆发式增长,近几年宠物饲料消费增速保持在均年30%以上。目前国内对特色畜产品的营养需求研究和专用饲料产品开发明显不足,大大滞后于相关产业发展需要。

按照国务院要求,农业农村部将加快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并制定了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围绕发展特色草食畜、猪禽蜂和水产品作出了部署,着力打造特色畜产品优势区和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特色养殖业产品发展重点包括优质地方猪、鸡、水禽,特色蜂产品,牦牛、地方黄牛、奶水牛、奶山羊、驴、肉兔、鹿和高端水产品等特色品种,这是养殖业新兴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饲料行业适时跟进、快速切入的新方向。在传统大宗饲料产品市场趋向饱和的背景下,特色品种的饲料产品研发基础薄弱,市场需求潜力大,对于饲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是一个快速转型、寻找新发展空间的好机会。饲料行业必须加快适应性调整,围绕动物产品消费升级和宠物饲养等新型需求,立足保障安全和满足特色产品需要,研发新产品,保障新供给。

(五)立足创新研发饲料新产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畜产品成本和价格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既有资源禀赋问题,更是技术水平问题,这其中饲料配方不科学导致料肉比过高是重要方面。主要依靠科技创新,促使我国完成从饲料大国到饲料强国的转变是我们必须经历的蜕变。目前,我国每年通过审批的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还很少,多的年份三四个产品少的时候甚至没有,说明我们原创性科研还很欠缺,当务之急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将完善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产品审评审批制度,在新饲料评审程序、申请材料要求、基础性评价规程、评价试验机构管理、新产品监测期管理等方面,作出更详尽精准的规定,进一步提高审评审批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研究建立新产品申报的政策性咨询机制,为申报单位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增强申报针对性,提高申报材料质量。一句话,就是通过完善的制度和有效的服务,激发饲料企业研发和申报新产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推动更多更好的产品上市,满足行业急需。对于通过审批的企业,在5年保护期内全国饲料行政管理部门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的给予支持和保护,严厉打击非法假冒生产的企业,切实保护好企业研发的积极性。

这次研讨会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和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关键期这一特殊背景下召开的,意义更加重大。希望与会专家广泛交流、集思广益,共同为饲料行业发展大计出谋划策,为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感谢长期以来对畜牧兽医局工作的支持和帮助。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孔亮副局长大会报告稿,经本人同意由第八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组委会整理发布)